深化中韩质量合作,共话数智时代质量管理新未来——工商管理教研室教师参加第二十一届中韩双边质量国际会议
作者:陈晴晴 时间:2025-08-21 点击数: 责任编辑:陈晴晴
2025年8月18日至20日,第二十一届中韩双边质量国际会议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本次会议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主办,韩国质量管理学会、郑州大学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联合承办。会议围绕“现代质量思维的持续进步与升华”这一主题,深入探讨数智时代背景下质量管理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创新。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主任董芳芳老师、工业工程专业带头人徐松杰教授、王新艳老师和陈晴晴老师一行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校长刘兆瑜教授发表致辞。他指出,在AI与数字化浪潮下,质量管理已从事后检验转向全流程赋能,这场会议正是要为质量思维的迭代搭建桥梁。
随后,六位知名专家分别做主旨报告,内容涵盖了AI时代的质量可靠性研究、智能制造质量科学、数字化六西格玛方法论创新等多个前沿领域。如香港城市大学的谢旻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系统广泛应用于安全关键领域,其自身的质量与可靠性问题日益凸显。他强调,未来质量管理研究必须从系统工程视角出发,关注数据质量、测量不确定性与AI系统可靠性之间的复杂关系。韩国成均馆大学的Shin Wanseon教授则提出了“AI增强的开放质量”新理念,强调未来质量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产品与服务本身,更体现在跨行业的质量生态构建,提出“AI-QC七大工具”与“质量领导力培养路径”。联想集团副总裁王凯文的分享更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典范。他提出,智能互联质量生态系统将质量管控延伸至供应链、行业生态乃至社会责任领域,完美诠释了全价值链质量管理的现代内涵。清华大学王凯波教授聚焦“智能制造中的质量科学”,通过硅锭生产中的多批次制造过程迁移学习方法,展示了质量科学在解决“小样本数据”问题上的突破。

除主旨报告外,大会还设置了五个平行分会场,分别围绕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应用、质量工程以及质量管理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四位参会教师重点参与B1&B2分会场:质量控制。来自天津大学、郑州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高校学者分享了基于小样本、非参数方法、深度学习等技术的质量控制新方法。
通过本次参会,与会老师们深刻认识到数智时代背景下质量管理学科面临的巨大机遇与挑战,明确了未来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一方面,AI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新技术带来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也对传统的质量管理范式提出了严峻挑战。老师们将以此为契机,主动适应时代变革,及时将AI增强的质量管理工具、数字化质量生态系统构建、质量左移战略等前沿内容纳入教学体系,积极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努力培养适应数智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质量管理人才。
图文/陈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