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教师参加数字化社会工作转型主题工作坊师资培训项目
作者:靳豆豆、王丹丹 时间:2024-05-29 点击数: 责任编辑:蒋杨鸽
2024年5月23日-26日,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靳豆豆、王丹丹两位老师赴上海参加了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高校智库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主办,上海积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数字化社会工作转型主题工作坊”。
本次师资培训项目聚焦“社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汇集学科资深教授、学科科研实践新秀和国际社会工作学者共10余位专家,培训内容包涵数字化前沿发展、数字化技术实操、数字化国际交流活动等多个主题。
在国家交流活动中,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教授Brian.Perron就“利用AI赋能研究的三个阶段”进行总结性发言,来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吴世友副教授从AI兴起的背景、AI在社会工作研究、教学和实践中的应用三部分来论述人工智能在社会工作研究中的应用。
在社会工作数字化前沿分享中,复旦大学顾东辉教授从科学研究范式与人工智能的内涵、人工智能的双重效果、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基本情况、人工智能态势对中国式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等四个方面作《人工智能的多维审视及其对社会工作启示》,并提出“要认识、要把握、要行动”三个重点,以自身的思考为指导去实践行动。华东理工大学何雪松教授从社会工作的学科建设、社会工作的关系视角、人工智能时代人与社会问题以及人工智能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四个层次,阐述了对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会工作进行的初步理论思考。南京理工大学沈黎教授讲述了数字化自我赋权,强调发展以“数字人权”为中心的社会工作,详细介绍了信息通讯技术—ICT,同时讲述了数字化社会工作范例和社会工作的重要文本,最后指出数字化的产生能够使得中国社会工作在全球实现更快超越。此外,来自上海大学杨锃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万国威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段文杰教授、徐选国老师、李筱老师等多位学者结合自身研究、实践进行了主题性分享。
在人工与智能科研实践主题工作坊中,南京师范大学周慧泉教授就数字时代社会工作科研的内涵和机会作了报告,同时以现场编码实操为主,就如何开展社会工作科研的编码工作进行了现场教学。西南财经大学何龙韬老师围绕“人工智能助力科研的实践:探索人工智能在科研中的应用与局限”这一话题作主旨发言,同时结合质性研究案例,分享运用Meta整合方法进行智能化的科研实践。
回顾4天的培训,参会教师表示收获颇深,认为其不仅是一次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次思维的革新。数字化时代,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展望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字化技能,将其应用到自身的教学和科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