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精品课程

《管理学》教法指导
发布人:张小雁 来源部门:企业管理系  浏览人次:次     发布时间:2012-11-06 00:00:00

教法指导书

基础篇


现代管理概述


一、教学基本目的和要求

《管理学》课程主要研究组织的管理活动普通适用的管理原理、原则和方法,是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本章是本课程的导论和基础。

1、教学目标:明确现代管理学研究对象、性质、学科体系,提高对管理性质重要性认识。

2、教学要求:阐明管理学基本问题,了解管理学历史发展,展示现代管理系学科发展动向和前沿问题。

3、教学思路和主要内容

以教为导、以学为主教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通过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宏观和微观管理的正反经验,使学生在观念上重视对

管理理论重要性的认识。

本章的内容包括:管理的概念;性质与研究对象;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现代管理动向与特点;管理学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

计划课时:8课时

4、教学重点与难点:管理二重性,管理理论发展和学习管理学必要性。

5、学习质量评价: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课堂提问及问题回答情况

2、案例讨论及分析情况

3、课外作业完成情况及质量

二、教学基本内容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2、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3、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三、教学安排与方法

本章是《管理学》的导论,共安排6学时,内容涉及范围广、比较抽象。因此,讲好这一课,是教好、学好《管理学》的首要环节。

1、总的指导思想和思路

①明确什么是管理与管理学。

②让学生知道管理学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是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

③了解管理思想演进过程,了解主要学派的基本观点。

④引导学生分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内容上把握

以管理是一门科学为主线,从什么是管理、管理对象、管理研究对象到管理二重性与职能;阐述管理历史发展到管理理论的学科体系,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

①讲清基本问题

②突出重点与难点,如:马克思关于二重性理论;对泰勒科学管理的实质理解;对古典学派的评价;管理理论发展的启示等。

③理论与现实结合。如:科学管理的历史评价与现实意义;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等等。

3、教学方法

(1)引入式:以管理典型实例入手,引出什么是管理及其管理重要性。

(2)点面式:重点与一般相结合。

(3)启发示和讨论式。

对本课一些重点和难点,安排一些思考和讨论问题,以课堂讨论为主,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1节:①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意义,让学生先体会,老师后总结。

第2节:②如何理解科学管理实质?

③有人说:“泰勒论过时了”,也有人主张回到“基点”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此题,实际上是对古典管理理论评价,既看到它的科学性,也看到它的局限性,同时,结合我国现实,来证明科学管理的现实意义,以及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第3节:④现代管理理论发展对我们的什么启示?让学生课后思考,再作回答。

(4)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相结合,本章最后引入两个案例,用于对比古典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模式的不同,通过课堂讨论形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另有一个案例让学生自行思考。

案例1:回到管理学的第一个原则。(2课时)

(5)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一是加大的信息量,二是形象、直观,提高听、视效果。

(6)布置思考题和参考书目。

(7)课后征求学生意见,以改进教学工作。

附录一:本章思考题

1、管理的目标、概念、对象和基本要素。

2、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3、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4、试述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5、有人说,泰罗制过时了,也有人说:要回到“基点”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6、管理理论的发展与趋势,对我们有何启示?

附录二:本章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目

阅读教材章节:周三多等:《管理学》,第1章

参考文献:

1、孙跃君:西方管理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2、芮明杰: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3、黄速建:现代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4、[美]P.Sengl:第五项修训练,上海三联书店,1994。

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教学目的:掌握组织环境的概念和构成。掌握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包含的主要因素。把握组织文化的含义、特征和内容。了解组织文化对管理职能的作用

教学要求:阐明管理环境的含义及其重要性,重点组织具体环境的构成因素及其管理。介绍组织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教学思路和主要内容: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一组织管理活动的分析,来讲解组织环境对组织的重要性。通过海尔等企业的文化介绍来加深学生对组织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本章的内容包括: 组织环境及其分类、组织文化含义、构成和特征。组织环境管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结合企业案例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对管理环境的理解。

本章重点和难点:组织环境构成、组织环境分析与管理

计划课时:4课时。

学习质量评价: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课堂提问及问题回答情况

2、案例讨论及分析情况

3、课外作业或论文完成情况及质量

案例分析与讨论

1、教学目的: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管理环境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初步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企业环境因素的变化。

2、案例选取:文字资料、录相短片或实地收集资料。

3、组织形式:分组无首领讨论,6—8人一组,当堂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总结。

4、课时分配:2课时。

说明:案例资料(文字资料)见《管理学辅助教材——案例集》

附一:本章思考题

1.组织环境有哪些?如何进行划分?

2.举例说明,哪些组织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

3.对一个企业而言,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哪一个更重要?为什么?

4.组织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组织业绩的?

5.什么是组织文化?怎样描述一个组织的组织文化?

附二:本章参考书目

1. 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8第1版

2. 许庆瑞《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5

3. [美]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英] E••C••Eyre 《管理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1第2版

5. [美] 哈罗德••孔茨等 《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4

6. 徐国华 赵平 《管理学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7第1版

7. [英] JOE TIDD 《创新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1第1版

8. 俞文钊 《管理心理学》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9.5第2版

道德与社会责任


教学目的: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明确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明确道德的含义。识别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把握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教学要求:用具体的案例讲解说明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其体现形式

教学思路和主要内容:通过近些年来社会中一些重大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案例来进行讲解。

主要内容包括道德的含义;管理者道德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形式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结合企业案例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对道德和社会责任的理解

本章重点和难点:道德的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和评价

计划课时:2课时。

学习质量评价: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课堂提问及问题回答情况

2、案例讨论及分析情况

3、课外作业或论文完成情况及质量

案例分析与讨论

1、教学目的: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让学生了解SA8000体系的由来、以及构建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2、案例选取:SA8000体系和中国十大社会责任案例。

决 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掌握决策理论和方法,了解决策前沿理论及发展动向,要求通过案例讨论分析,掌握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计划与目标管理理论,要求通过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思路和主要内容:

理论应用

决策的逻辑延续

解决决策问题理论方法

一、由案例引入有关决策问题

二、决策理论

三、决策概念

四、决策过程

五、决策方法

六、计划与目标管理

七、案例分析

思考题

本章教学重点:决策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

教学难点:决策理论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决策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计划课时:5课时。

学习质量评价: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课堂提问及问题回答情况

2、案例讨论及分析情况

3、课外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组织过程:

引言(由案例引入管理决策问题)

世界闻名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规模仅次于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1979年9月亏损达到7亿美元之巨,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原因是当世界性的石油危机到来时,克莱斯勒公司仍生产耗油量大的大型汽车,造成汽车大量积压。该公司聘任福特公司总经理艾科卡主持工作后,由于公司果断采取向政府申请贷款、解雇数万名工人和产品改型换代等重大决策,终于使克莱斯勒公司起死回生。

决策的正确与失误关系到组织和事业的兴衰存亡,因此,每一个管理者都必须认真研究决策科学,掌握决策理论、决策的科学方法和技巧,在千头万绪中找出关键之所在,权衡利弊及时做出正确的可行的决策。

第一节决策基本理论

1.以决策理论的发展阶段为主线条,利用讲授、启发式教学为主,穿插问题讨论及多媒体放映。教学环节安排如下图:

问题讨论:

(1)古典决策理论对指导实际决策活动的局限性?

(2)决策过程中如何克服理性限制?

2.主要以西蒙决策理论的观点为依据,利用分析、论证的教学方法为主,穿插多媒体放映。教学环节安排如下图:

3.通过举例分析决策程序中每一步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决策方法

1.分析讨论定性决策方法及应用原则、适用范围

2.利用论证、推理、例题等手段,学习线性规划方法和量本利分析法以解决确定型决策问题;学习期望值法和决策树法以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学习利用三个准则:乐观准则、悲观准则、后悔准则解决不确定型决策方法。重点学习决策树方法。

3. 教材相关例题的学习、理解掌握。

第三节案例分析、思考与作业题

1. 组织案例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内围绕案例分析题(见讲稿)展开讨论;组长将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并在全班范围内阐述观点;教师最后综合、评价。

2.通过思考题(见讲稿)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这一环节作为作业完成。

3.计划与目标管理是管理学中重要的内容,学生根据《案例集》中的案例进行学习。

第四章 计 划


教学目的:明确计划的含义、特性;了解计划的表现形式;.掌握计划的基本过程;描述目标管理、说明其怎样利用目标作为激励因素。

教学要求:明确阐述计划职能地位、计划基本类型、计划编制的步骤,目标管理的基本内涵。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计划工作的理解,把握计划编制的基本步骤。让学生结合实际编制自己的相关计划。在讲解计划理论时,必须要引用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计划的重要意义。

教学形式与手段:

1、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2、利用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基本理论。

3、模拟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编写个人学习和发展计划。

教学思路与主要内容:先回顾决策的相关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出计划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有感性认识,然后介绍理论,从计划在管理过程中地位入手,阐述计划的内涵,分类、编制步骤。并重点介绍目标管理的思想和过程。最后就计划的方法进行重点讲解。

教学重、难点:目标管理与计划方法

教学考核:

1、课堂提问;

2、案例分析报告;

3、思考题;

4、模拟设计报告

教学课时:6学时

教学过程的组织:

第一节 计划与计划工作

1、首先回顾决策的相关内容,介绍计划和决策的关系

2、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找事例,引出计划的概念以及计划的性质。

3、由长听到的关于不同类型计划的词语引出计划的分类。

4、由计划的重要性要求计划编制要遵循科学的程序引出计划编制的过程,并以一个实际的计划编写过程带动计划编制过程的讲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思考要做哪些活动,然后再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第二节 计划的组织实施

1、提问学生什么是目标,引出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性质和过程。

2、关于计划方法,则主要结合计划面对的环境和条件讲解。主要通过实际例子介绍计划方法,尤其是网络计划法,除了实际例子之外,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练习,以便发现问题,真正掌握这种方法。

思考题

1.何谓计划?理解计划的主要类型。

2.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

3.何谓目标管理?其特点有哪些?如何利用目标管理组织计划的实施?

4.简述滚动计划法的基本原理。

5.有人认为,尽管有那么多的企业在讨论并采用了目标管理,但取得的实际成效却很低。你认为有哪些原因使这些企业收效甚微

6.何谓决策?为什么说决策是管理活动的核心?

7.在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假设下,决策方案的选取有什么不同?

8.群体决策有效果吗?有效率吗?

9.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有何区别?

10.某公司对一个新产品是否投放国际市场需进行决策。已知下列条件:

(1)若投放国际市场,需新产品研制费5万元;

(2)若投放国际市场,有竞争对手的概率为0.7,且有竞争对手时本公司采取的价格策略有二个,所面临的竞争对手采取的价格策略、相应概率,以及本公司对应的收益值见下表;

(3)若投放国际市场,无竞争对手的概率为0.3,且无竞争对手时,本公司也有二个价格策略,所对应的收益值是:高价:20万元;低价:10万元。

试用决策树法为该公司选择最优方案 ?

表3-8 损益表

本公司采取的价格策略

竞争对手采取

的价格策略

竞争对手采取

此价格的概率

本公司的收益值

(万元)

高价

高价

低价

0.2

0.8

12

2

低价

高价

低价

0.3

0.7

10

4

附录:参考书目

1、斯蒂芬.P.罗宾斯著: 管理学(第七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周三多:《管理学》第八、十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3、[美]马丁.J.坎农 : 《管理学概论》第三、九、十、十一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2月第1版

4、[美]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第三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87年8月第1版

5、[美]彼得.F.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87年6月第1版

6、许庆瑞 :《管理学》第四、五、六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第1版

第五章 组 织


教学目的:了解组织工作的基本程序,熟悉组织功能和设计的内容,把握组织变革与创新的趋势。

教学要求:明确阐述组织职能地位、组织基本类型、适用性和权变观念、组织设计、组织变革的基本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组织问题和组织工作的理解,把握组织原理的精神实质。让学生结合实际去认识不同类型组织的组织结构的差异性,熟悉与组织的内容,了解当今现实生活中组织的现状;在讲解组织理论时,必须要引用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组织理论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形式与手段:

1、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2、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类组织模型;

3、情景教学,组织学生到一个组织当中去实地考察其组织机构设置;

4、模拟教学,让学生根据一个组织的实际情况去重新进行组织设计。

教学思路与主要内容:先回顾管理过程与管理职能,增强学生对组织职能内容、地位的认识,接着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组织及组织的类型,通过对典型组织的介绍,引出组织结构的不同类型,根据当今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导出组织结构的新类型和发展趋势,接着介绍组织设计、组织变革与创新,作为重点精讲设计、变革、创新的原理、内容、程序,不仅要运用案例教学,还要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一个企业中去调查其组织状况,并写出调查报告,对该企业的组织变革进行设计。当所有知识点的内容讲述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去分析组织问题,解决组织问题,到达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组织设计与变革

教学考核:

1、课堂提问;

2、案例分析报告;

3、思考题;

4、模拟设计报告

教学课时:8学时

教学过程的组织: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结构

1、 利用5分钟时间,回顾管理职能及组织在管理职能中的地位;

2、 先提问“什么是组织?”,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组织的认识,进而引出组织的概念及组织的特征、要素,简单介绍组织职能的内容,强调本章主要介绍静态组织的设计与管理;

3、 由人的结构导入组织结构,详细分析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常规类型的内容、优点与缺点及适应对象,进一步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最新结构模型及发展趋势;

4、 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类模型,加深对各类模型的认识与理解。

第二节组织设计

1、 本节作为本章的重点;

2、 通过对当今社会各类组织的现状分析,总结组织设计的必要性,提出组织设计的目的、内容及任务;

3、 通过对一个案例的介绍,提炼出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影响因素。讲解每一个原则时都要讲述该原则的哲理及原则的应用,并分析其应用效果;在讲解影响组织设计因素时,除了介绍常规因素外,还要介绍国外最新的组织设计理论的观点;

4、 之后详细介绍组织的部门设计、层次设计、职能与职务设计等主要设计内容,着重讲解设计的原理、内容、程序与要求,举例分析当今社会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组织设计的最新动态;

5、 提供素材,让学生对一个企业的组织进行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检验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节组织变革

1、 首先介绍“公司再造理论”,进而详细分析组织变革的动因,提出组织变革的目标,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组织变革?”;

2、 然后,围绕着“如何通过组织变革来实现组织目标”这个主题来展开讲述组织变革的类型、内容、程序与管理,重点讲述程序与管理,使学生知道“怎样进行变革?”“如何变革?”

3、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变革社会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引出组织变革将会遇到的各种阻力、压力、冲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消除组织变革中会遇到的各种阻力、压力、冲突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对组织变革的艰难性有一定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并掌握解决这些阻力、压力、冲突的方式、方法;

4、 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讲述当今世界组织变革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学习型组织”,使学生对组织变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内容、特征和建设;

5、 布置案例分析题

6、 最后5分钟对全章进行总结,提出下一章的学习要求和本章的复习要求。

第四节案例分析

案例4-1 通用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见管理学案例选集) (2课时)

提示:

1、通用公司由一个“大杂烩”变成世界知名的大公司;

2、通用公司的组织变革最终创立了事业部制。

案例讨论题:

1、事业部制为什么能够助通用公司成功?

2、我国什么样的组织能应用事业部制?在应用事业部制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组织

1、分组讨论。每10人为一个讨论小组,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同学将自己准备好的讨论稿与同学一起讨论,由小组长负责召集与记录,并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在集中讨论中发言,时间为40分钟;

2、集中讨论。由各小组代表发言,将本小组讨论的情况和主要观点在大会上进行交流,时间为20分钟;

3、自由讨论。同学们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时间为20分钟;

4、归纳与总结。时间为10分钟。

附录:参考书目

1、许庆瑞 :《管理学》第四、五、六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第1版

2、周三多:《管理学》第八、十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3、[美]马丁.J.坎农 : 《管理学概论》第三、九、十、十一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2月第1版

4、[美]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第三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87年8月第1版

5、[美]彼得.F.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87年6月第1版

 

 

第六章


教学目的:明确领导本质、内容、领导理论;领导理论主要包括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了解领导艺术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基本的领导艺术。

教学要求:明确领导权力与本质,阐明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重点介绍领导的一般理论与有效领导的要求,阐明领导艺术的本质,了解管理中的主要领导艺术。并结合实际探讨领导理论的应用问题。

教学思路和主要内容:从领导的含义与本质的阐述入手,介绍领导权力及其特征,分析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全面介绍领导理论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最后讲述领导艺术的本质,介绍管理中的主要领导艺术。

教学形式:课堂理论讲解为主、穿插现实问题讨论(包括实习过程了解的问题)及案例分析相结合,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本章重点和难点:领导本质与领导理论、领导艺术特点及主要领导艺术为教学重点,领导本质及领导理论是本章的难点。

计划课时:6学时。

学习质量评价

1、课堂提问及问题回答情况

2、案例讨论及分析情况

3、课外作业或论文完成情况及质量

第一节

1、先从动词属性和名词属性两个方面介绍对领导的一般理解,然后介绍国内外一些著名管理学家对领导所下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去思考领导的本质,再通过几个实例的剖析,最终提出对领导本质的理解。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即领导通过其影响力来影响追随者的行为以达到组织目标。影响力是一种追随、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认同、是非制度化的。

2、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引出有关领导权力的内容,简单介绍职权的含义和特性,然后通过学生对“权力等于影响力是否正确”这个问题的辩论启发学生思考权力与影响力的关系,再后给出权力与影响力的比较。

3、在说明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介绍领导的内容,并通过几个事例引导学生思考领导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再后一般介绍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业务技能和身体素质等。

第二节

1、从总体上简单介绍领导理论体系及其构成,即(1)特性理论;(2)行为理论;(3)权变理论。

2、通过提问“你认为领导者应具备什么性格、品质?”介绍领导特性理论的主要观点。

3、在评判领导特性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引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重点介绍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二维构面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权变理论重点介绍菲德勒权变模型和路径—目标理论。在理论介绍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简单介绍领导理论的最新发展。

第三节

1、通过几个事例引出领导艺术的含义,在此基础上介绍领导艺术的特点、分类。

2、重点介绍几种主要的领导艺术(用人和用权艺术、决策艺术、人际关系艺术),并简单介绍提高领导艺术的途径。

第四节

采用分组讨论,每小组8~12人;小组讨论45分钟,班级集体讨论35分钟;最后由老师给出总结。

附录一:本章思考题

1.领导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去实现这种作用?

2.领导工作是动态的管理工作过程,如何理解?

3.什么是权力?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是什么?发挥领导者的影响力为什么不能单纯依靠职权?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权力?

4.领导和管理是一回事吗?

5.领导行为的理论模式有几种类型?各类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6.从所学的领导方式及其理论中,你得到那些启示?

7.如何理解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有那些?

附录二:本章参考书目

1.《企业领导方法与艺术》,吴培良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

2.《有效的管理者》,P·F·德鲁克著,工人出版社,1989年。

3.《管理学》,许庆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4.《管理学原理》,杨文士等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

5.《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6.《日本的管理艺术》,巴斯克 艾索思合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

第七章


教学目的:明确激励的功能和重要性,了解常用的激励理论,深入思考我国企业及其它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

教学要求:阐明激励的实质和心理机制,简述并评价主要激励理论,领会激励的内在规律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思路和主要内容: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探讨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以及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激励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另外,针对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激励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本章主要内容,激励的含义及功能,激励的心理机制,激励的原则,激励的基本形式;激励中对人的认识(以人性假设理论为例);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理论。)

教学形式:理论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外论文。

本章重点:激励的含义与实质,激励的原则、激励理论

本章难点:激励的实质、激励的心理机制、激励原则。

计划课时:6课时。

学习质量评价: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课堂提问及问题回答情况

2、案例讨论及分析情况

3 、课外作业或论文完成情况及质量

第一节激励概述

1、举一工作积极性高与低两个极端的例子,启发同学思考与此相联系的深层次问题,并分析这种现象对管理实践的影响,引入激励的概念,阐述激励的管理学意义。

2、从理论上探讨激励的心理机制,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对此做深入的分析,加深同学对此问题的理解,准确地把握激励的心理机制。如图示:

未满足

需要

心理

紧张

目 组织目标

标 个人目标

需要

满足

产生新的需求

图7-1 激励的过程

消 除

文本框: 动 机文本框: 行 为

3、 从激励的本质入手,师生共同探讨激励的原则,即物质利益原则、公平原则、差异化原则、经济性原则。

4、 简介激励的主要形式,常见的有:理想、目标激励;组织制度和榜样激励;物质利益和荣誉激励;培训、信息和改善环境。

第二节激励理论

1、让同学回顾管理学的发展简史,尤其是关于“行为科学阶段”的主要学说、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2、从总体上介绍本节所涉及的主要激励理论,既包括激励中对人的认识,又包括西方占主导地位激励理论流派。

3、用提问的形式探讨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引出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和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重点介绍“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的观点,以及有关这些人性假设的理论总结,如:“X理论”、“Y理论”、“超Y理论”等。

4、通过对不同的人的需求结构的分析,得出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进而引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详细介绍其理论观点,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分析该理论的可取之处和存在的缺陷,评价其在管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介绍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着重解释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不同功能,并列举管理中常见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以及如何运用之。

6、简单介绍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和阿德佛的需要理论,并说明它们与上述两个理论构成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型激励理论。

7、先从总体上分析和评价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优缺点,并指出解决激励问题的其它思路,即不光从需要的满足上去分析和解决激励问题,还应该从人的心理感受过程的角度去理解激励,引出过程型激励理论。

8、具体介绍期望理论(伏隆)、公平理论(亚当斯)、波特—劳勒模式等过程型激励理论,详细分析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的理论价值、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以及运用该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9、介绍行为改造型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斯金纳)、归因理论(凯利)等。从概念上明确区分不同强化类型的含义,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境实施相应的强化;指出归因理论主要的研究内容、采取正确的归因倾向的心理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学目的: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激励理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初步学会运用 激励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的主要激励问题,同时,联系到本课的其它相关内容(如人本原理),从更高层次理解和把握激励问题。

案例选取:文字资料、录相短片或实地收集资料。

组织形式:分组无首领讨论,6—8人一组,当堂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总结。并要求学生写出一篇课程论文。

课时分配:3课时。

:案例资料(文字资料)见本课的“案例”部分。

附一:本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激励?激励的本质及心理机制是什么?

2、请评价和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公平理论给管理实践带来哪些启示?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公平?

4、从总体上评价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

5、谈谈我国企业管理中的主要激励问题及如何解决。

附二:本章参考书目

1.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8第1版

2.许庆瑞《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5

3.[美]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英] E•C•Eyre 《管理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1第2版

5.[美] 哈罗德••孔茨等 《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4

6.徐国华 赵平 《管理学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7第1版

7.[英] JOE TIDD 《创新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1第1版

8.俞文钊 《管理心理学》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9.5第2版

9.[美] 劳伦斯•S•克雷曼 《人力资源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9第1版

第八章 沟 通


教学目的:明确有效沟通的条件。知道信息沟通的一般模式,了解信息沟通的方式,明确沟通的重要作用。了解组成信息网络的五中基本结构,明确组织中所特有的沟通障碍及其对沟通的影响。

教学要求:阐明沟通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教学思路与主要内容:通过对领导职能的回顾引出在领导职能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沟通的意义。同时以现实中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介绍缺乏良好的沟通引起的种种冲突,以及带来的危害。由此引出掌握沟通基本过程、原理,增强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接着介绍沟通的含义,过程和原理,对沟通的渠道和方式进行介绍,最后重点介绍有效沟通的要求。并让学生以实际的案例来分析和体验有效沟通的意义。

教学重点:沟通过程、有效沟通要求。

教学方法:1、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分析为辅;

2、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

计划课时:4学时

教学考核:1、课堂提问;

2、案例分析 ;

3、思考题完成情况。

教学组织:

沟 通

1、回顾领导职能,让学生分析在领导作用发挥中沟通的意义,以此引入沟通的概念,作用和过程。

2、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交流的方式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入沟通的类型和渠道问题,介绍不同的沟通渠道和沟通网络的特点,以及适合的沟通内容。

3、让学生以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谈谈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或者是在不同场合选择不同沟通方式的重要性。由此引入有效沟通的要求,以及提高沟通有效性的方法。

思考题:

1.假如你是一家企业的生产部经理,你在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中会采取哪些措施?

本章参考书目

1.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8第1版

2.许庆瑞《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5

3.[美]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苏东水 《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

5.[英] E•C•Eyre 《管理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1第2版

第九章 控 制


教学目的:明确控制职能地位,熟悉控制的类型与过程,了解控制的一般方法。

教学要求:阐明控制的基本原理与原则,重点介绍控制类型与过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深刻领会控制基本原则与原理的实质,理解控制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失控现象,分析社会失控现象发生的原因,制定解决失控的措施;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动态;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控制的各类模型。

教学思路与主要内容:通过对管理职能的回顾引出控制在管理职能中的地位,从大自然的控制现象与社会上的各种失控现状引出控制的含义与必要性,接着用一个典型企业的控制案例介绍,进入控制与控制过程、控制原则与要求、控制的一般方法的系统教学,其中重点讲述控制类型与控制程序、控制原则与要求,对控制的含义、作用、方法作一般性介绍,有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对重点内容精讲时应用案例教学法,从控制案例中引出控制的原理。

教学重点:控制类型与程序、原则

教学方法:1、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分析为辅;

2、通过认识实习调查工商企业的控制过程、类型、方法应用的现状;

3、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

计划课时:4学时

教学考核:1、课堂提问;

2、案例分析报告;

3、思考题完成情况。

第一节控制与控制过程

首先,利用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管理职能的内容,使学生对控制在管理职能中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

其次,向学介绍大自然的控制现象与社会上的各种失控现状引出控制的含义与必要性,以增强学生对控制意义的认识,加深对控制的理解;

第三,系统讲述控制的原理、类型。控制原理主要介绍系统控制原理、目标控制原理、组织适宜性原理、控制关键点原理、控制趋势原理、例外原理等;在讲解控制类型时,重点讲事前控制、现场控制与事后控制。控制原理与类型的讲解要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控制的程序作为本节的重点讲述,引入案例,通过讲解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控制程序中各环节的基本步骤、要点;

第四,在讲述过程中,随机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第五,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类控制的模型

第二节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第一,本节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要求学生提前看书,给出思考题。

第二,让学生根据思考题自由发言,以掌握学生对本节内容的领会程度。

第三,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自学状况进行总评,并系统的归纳本节的要点。归纳时要注意将每一个原则与要求的精神实质用案例来说明;

第二章控制方法

第一,由于本节的内容涉及到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专业性很强,学生不易理解。为了不与相关课程的重复,故本节只要求作一般性介绍,

第二,按顺序先后讲解预算控制、比率控制与审计控制,主要讲述各种控制方法的概念、基本内容,分析各种控制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第三,介绍当今世界的控制新方法与发展趋势。

第四,最后利用5分钟的时间归纳和总结全章的内容。提出下一章的学习要求。

第三节案例分析

案例:格雷格厂长的目标控制(见《管理学案例选集》)

提示:1、格雷格厂长提高企业效益,制定了一系列的降低成本的目标;

2、一年多以来,目标并未实现,他严肃地批评了自己的下属。

3、他又制定了新的目标。

问题:1、谁应该对目标未实现负责?

2、格雷格厂长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他制定的新目标能否实现?

3、怎样才能实现格雷格厂长的目标?(从目标实现的控制过程)

附录一:本章思考题

1、 管理控制有那些主要阶段?

2、 在当今的管理活动中,事前控制为什么显得更为重要一些?

3、 管理控制过程的关键点是什么?

4、 管理控制必须要贯彻那些原则和要求?

5、 预算作为管理控制的主要方法有何优缺点?

附录二:本章参考书目

1、许庆瑞 :《管理学》第四、五、六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第1版

2、周三多:《管理学》第八、十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3、[美]马丁.J.坎农 :《管理学概论》第三、九、十、十一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2月第1版

4、[美]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第六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87年8月第1版

5、[美]彼得.F.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第三十九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87年6月第1版

6、罗锐韧:《哈佛管理全集》(下卷)第八单元 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3月第二版

第八章


一、教学基本要求

文化管理是组织管理的更高发展阶段,是当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重要内容,它在实践中发挥出巨大力量。但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此不甚理解。

1、教学目的:文化是一种软功能,明确文化的特殊作用。

2、教学要求:阐明组织文化的一般理论和主要模式,明确文化对企业管理

的影响和作用。

3、教学思路和主要内容

以教为导、以学为主教学思想,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通过对文化管理理论和实践,宏观和微观管理的正反经验,使学生在观念上重视对文化管理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本章的内容包括:

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组织文化的主要模式;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文化理论与管理实践等。

4本章重点、难点:文化理论与管理实践。

5、计划课时:6课时

6、学习质量评价: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课堂提问及问题回答情况

2、案例讨论及分析情况

3、课外作业或论文完成情况及质量

二、教学基本内容

主要分三部分

§1 组织文化概述

§2 组织系统的主要模式与塑造

§3 企业文化创新

详见讲稿或课件

三、教学安排和方法

本章是《管理学》课程的最后一章,共安排6学时,其中讲课4小时,案例教学与讨论2小时(包括观看《海尔经验》的教学片)。

1、总的指导思想和思路

现实结合,提高认识,加强案例分析、了解文化实践。使学生明确文化管理模式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文化管理。

2、内容上把握

以文化理论与实践为主线,主要把握以上几个方面:

(1)讲清文化的基本理论。如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文化的结构与内容,文化的功能与应用;文化的主要模式与塑造途径;企业文化创新领域,等等。

(2)突出重点与难点。文化管理实质;文化实践作用;文化塑造与创新。

(3)文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跨文化管理;我国文化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等。

3、教学方法

(1)引入式:从文化产生皆景,西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非理性主义思潮兴起入手,引入文化管理理论产生。

(2)点面式:重点与难点相结合,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出文化一般理论。

(3)启发式和讨论式

根据本章重点和难点,安排一些思考与讨论题,以课堂讨论为主,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联系实际,提高对文化管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①非理性思潮与文化管理出现,说明了什么?

②如何理解价值观和组织精神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

③为什么说一个组织领导人关系到组织文化建设的成败?

④你认为我国企业文化管理存在什么问题?应应如何改变?

⑤请举例说明文化对组织的影响?

(4)理论教学与案例实践教育相结合,本章将在课堂教学生引入两个案例,用于说明文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并用2小时进行课堂讨论。

(5)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案例也显示在屏幕上。

(6)布置思考题和参考书目。

(7)课后征求学生意见,以进一步讨论教学工作。

四、案例分析

案例1:思科凭什么超越微软

案例2:海尔集团文化激励

附录一:本章思考题

1、组织文化的概念、结构、特征与作用。

2、组织文化的内容与功能。

3、如何理解文化对组织的重大影响。

4、组织应当如何塑造自己的文化。

5、如何实行跨文化管理?

5、为什么说文化管理是管理发展的更高阶段?

附录二:本章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目

阅读教材章节:周三多等:《管理学》,第十章第3节;第十八章第3节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美]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应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3、[美]汤姆•彼得斯;南希•奥斯汀:《赢得优势》,企业管理出版社,1986

4、杨梅英: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5、赵德忠:人性与管理—中外管理文化比较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版权所有 ©2004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